您好,欢迎来到好厂家平台!

“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政策执行取得积极成效

  2022-04-09 阅读:992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用于金刚石,石墨中。近几年我国碳量逐渐增长,被发掘到的资源也是越来越多。两会期间,许多专业人士对这个行业非常的关注。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多位全国两会委员、行业研究专家认为,这是对过去一年“双碳”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肯定。今年“双碳”工作在全社会参与下有望呈现加速、再奋进的新态势。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发挥重要功能,为实体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和动力。金融机构也用一系列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成果“奔向”市场。

  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一年多来,“双碳”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快完成顶层设计;二是全面推进顶层设计落实。“我们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满信心”。

  从顶层设计和中层布局来看,2021年以来,配套政策接连落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完成。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代表的各行业、各领域相关政策措施作为“1+N”政策体系的“N”,亦在逐步完善,多地已出台相关规划“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正积极研究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均将作为《意见》的落实抓手,引导细分部门开展有时序、有侧重、差异化的减排行动。

  从政策执行层面来看,吕红兵进一步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监管部门开展相关督察考核工作,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有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以实现全国层面的‘双碳’目标。”

  数据是最好证明,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同时能源结构有所优化,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下降0.9%,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1.2%;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耗有所下降,其中,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建议,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可纳入更多具有良好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服务机构:一是完善碳市场核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核查机构的监督和把控;二是更广泛的纳入有公信力和专业能力的核查机构,提升数据质量,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三是通过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CCER第三方审定与核证机构,推动中国与国际碳市场机制的接轨。

  正如何立峰在上述“部长通道”上所言,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具有为绿色发展提供中长期金融服务优势,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有枢纽功能的资本市场,已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月7日,首条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指数——沪深300碳中和指数正式发布。3月1日,上交所发布聚焦绿色金融制度建设与产品创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截至3月9日收盘,A股从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上市公司达890家,累计IPO融资5567.76亿元,总市值13.60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6.88%。

  同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金融力量之一,积极参与推动构建绿色投融资体系,运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形式为绿色企业及项目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